提升跑手最大攝氧量的訓練法

最大攝氧量(VO₂ max)是衡量耐力表現的關鍵生理指標,代表個體在高強度運動中能夠利用的最大氧氣量。較高的最大攝氧量讓跑手能夠在更長時間內保持更快配速,延緩疲勞出現。本文將探討最大攝氧量的科學基礎、影響因素,以及一系列有效提升它的訓練方案。

最大攝氧量的科學原理

最大攝氧量受多種生理因素影響:

  • 心輸出量: 心臟每分鐘泵出的血液量。血液負責將氧氣從肺部輸送到肌肉。泵出的血液越多,輸送的氧氣就越多。
  • 微血管: 這些微細血管是氧氣離開血液進入肌肉的通道。微血管越多,氧氣傳輸的途徑就越多。此外,肌肉可以變得更善於從血液中提取氧氣。
  • 粒線體: 這些位於肌肉細胞中的能量工廠將氧氣轉化為能量。粒線體越多,能夠轉化的氧氣就越多。提高這些工廠的效率亦能增加能量輸出。

關於最大攝氧量訓練的常見誤解

關於提升最大攝氧量的最普遍誤解是認為只有「專門針對最大攝氧量」的訓練,如高強度間歇訓練,才能促進其發展。雖然間歇訓練確實是關鍵組成部分,但遠非唯一影響最大攝氧量提升的因素。多種額外的訓練方法亦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:

  • 輕鬆跑 建立有氧基礎,增加微血管和粒線體數量,為更高的最大攝氧量增益奠定基礎。
  • 節奏跑和乳酸閾值訓練在輕鬆跑的適應基礎上,以更高的強度和針對性進行深化。它們亦增強您長時間應對較高有氧負荷的能力。
  • 山坡衝刺同時挑戰心血管和肌肉系統,主要刺激神經肌肉力量和肌肉徵召。它們改善跑步經濟性,支持針對最大攝氧量發展的訓練。

切勿忽視恢復與適應: 許多運動員誤以為更多高強度訓練會帶來更快的進步。然而,適應發生在恢復期間,過度的強度訓練而缺乏適當休息可能導致過度訓練和停滯不前。

理解最大攝氧量的發展是一個多方面的過程,讓跑手能夠採取更全面、更可持續的訓練方法,融合各種類型的訓練,而非僅專注於高強度間歇訓練。

註:最大攝氧量可通過訓練提高——尤其是對初學者而言——但基因、年齡和訓練歷史等因素亦發揮作用。幸運的是,您無需擁有最高的最大攝氧量才能成為優秀跑手。最重要的是持續且智慧地訓練。

利用COROS找出您的最大攝氧量訓練配速

最大攝氧量訓練在COROS手錶上對應配速區間5:無氧耐力。這是一種高強度配速,通常您會呼吸急促,且只能維持10-12分鐘的努力。

為確保您在正確的區間訓練,請在COROS手錶上完成跑步體能測試。它會更新您的個人配速和心率區間,使您的訓練與體能水平相匹配。

COROS教育: 我們採用6區間模型來設定您的閾值配速和心率區間。有關COROS如何計算您的區間的更多資訊,請查閱我們的配速區間文章

 

最大攝氧量訓練方案

這些訓練方案專為提升最大攝氧量而設計,可根據經驗水平調整。點擊查看和下載每個訓練:

根據經驗調整訓練

  • 初學者:從較少重複次數和較長恢復時間開始。
  • 中級跑手:逐漸增加重複次數並縮短恢復時間。
  • 進階運動員:最大化總訓練量並最小化恢復時間,以引發最大的生理適應。

聆聽您的身體

有些日子,您的區間5配速可能感覺過於困難或過於輕鬆。這很正常。諸如高溫高海拔壓力等因素都可能影響您的身體反應。在最大攝氧量訓練中,以感覺為指南。您應該呼吸急促且非常努力,但不至於達到極限或失控。

監測呼吸模式和主觀感知強度(RPE)可幫助跑手評估努力程度並即時調整。這些通常比訓練配速更優秀的指標,因為它們更能反映您的身體實際狀況。雖然配速提供結構,但最具適應性和可靠性的訓練線索,尤其在變化多端的環境中,是您的呼吸和感知努力。

提升最大攝氧量需要適當結合強度、恢復和持續性。使用您的COROS手錶追蹤配速區間、監測進度並指導訓練。最重要的是,與您的身體保持同步,給予自己時間適應。

Tagged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