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四奪冠軍 Jeff Campbell 的 Moontrekker 制勝心法
Jeff 贏過無數賽事,其中 Moontrekker 是他多次回歸挑戰、並在不同距離組別都奪冠的賽事。他最近於 Moontrekker 再度拿下 30 公里賽事冠軍,COROS HK 有幸請他分享奪冠的秘訣。在這篇專訪中,他會拆解路線特性、分享心法、點出賽事關鍵時刻,以及如何在夜晚中穩定執行計畫。


路線從南大嶼段開始變得艱難
「南大嶼郊遊徑(South Lantau Trail)這一段路線蜿蜒曲折且碎石密佈,很難維持穩定的節奏。由於這段路位於賽事中段並在夜間進行,稍有不慎就容易扭傷腳踝或跌倒。從鳳凰山下山的路段技術要求很高,對疲勞的雙腿來說是一大考驗。」
南大嶼段將兩大挑戰結合在一起:碎石路面導致步頻難以穩定,加上夜間能見度極低。在黑暗中,你的視野範圍大幅縮小,失去大量視覺資訊,必須透過更謹慎的步伐調整來彌補。這段路段最適合採用小步幅著地、並時刻留意落點的跑法。許多跑手在此失足,白白損失了前面累積的領先優勢。
鳳凰山的下坡段是第二個陷阱。經歷上坡後疲憊的股四頭肌,在遇上技術路段時會令穩定性大幅下降。下坡時的衝力雖然對跑手有幫助,但前提是你必須保持身體姿勢的穩定與控制。此時你需要保留足夠的腿力來柔和落地、維持良好姿勢。在這個路段,跑手應以「不失去時間」為優先,而非冒險加速爭取時間。

The Great Ascent:賽中之賽
「對我來說,開始攻上鳳凰山時總會感到精神一振。這是全程最大、也是最後的爬升。Moontrekker 在這一段設有名為『The Great Ascent』的特別計時分段,等於是一場『賽中之賽』,比拼誰能最快完成這段攀升。」
The Great Ascent 會直接影響你的配速策略和心態。你不只是要撐到終點——而是要在一段擁有獨立排名的爬坡中進行計時賽。跑手需要專注於一個任務:在疲憊狀態下維持高效率的跑法,迎接挑戰並善用這段路帶來的振奮感。
守住平均心率
「長距離比賽時,我的『全天候配速』(All Day Pace)大約維持在心率 150 左右。心率會受許多因素影響,因此我會特別避免不必要的心率飆升,尤其是在比賽初段。」
溫度、壓力與路況都會影響心率,但核心原則不變:比賽初期務必防止心率飆升。

在夜間訓練你的越野跑技能
「Moontrekker 是夜間賽事,因此一支可靠的頭燈以及備用頭燈非常重要。我建議在夜間進行幾次訓練,因為戴著頭燈跑山徑的感覺與白天截然不同。此外,我會避免在比賽前吃得太飽。通常我會在起跑前 3–4 小時進食少量清淡食物,比賽途中則主要依靠能量膠和流質補給。」
夜跑是一項需要培養的技能。你的裝備與計劃必須相互配合。建議刻意安排夜間訓練,戴著頭燈練習下坡路段,訓練距離判斷能力並建立落點信心。賽前至少預留 7–10 天測試你的補給策略。每個人的身體在高強度運動下對能量膠、流質補給與咖啡因的反應都不同。充分模擬比賽情境,找出哪些補給方式有效、何時攝取最佳、以及隨著時間推移腸胃會有什麼反應。
保護你的雙腳
「起跑前我會潤滑腳趾,並確保跑鞋包覆合適。現在比賽中我很少起水泡,但如果你經常參賽,偶爾出現黑甲恐怕難以避免。」
長時間摩擦導致嚴重水泡是常見的 DNF(中途退賽)原因之一。預防勝於治療:
- 起跑前預先在腳趾和高摩擦區域塗抹潤滑劑;比賽途中適時補擦。
- 確保跑鞋適合自己:中足與足跟需有足夠穩定性,鞋頭要預留空間避免擠壓。
結語:成功來自完整的系統
Jeff 能夠四度在 Moontrekker 奪冠,靠的是一套經過反覆打磨的完整系統:清楚知道什麼時候該保留體力、什麼時候該全力推進,以及哪些看似微小的失誤可能會迅速累積成大問題。核心原則其實很簡單——比賽前段控制強度、在技術路段保持謹慎、維持穩定的補給節奏、做好雙腳防護,以及事前充分練習夜間跑步。
如果你準備參加 Moontrekker,請把所有可控因素都調整到最佳狀態:測試你的裝備、演練補給策略、在夜間反覆練習技術性下坡。把這些能在困難時刻幫你消除疑慮的習慣,變成你的日常訓練內容。
別忘了——Moontrekker 不只是一場比賽,更是一次難忘的體驗。盡情享受這個過程、擁抱夜色下的挑戰,完賽後和跑友們一起好好慶祝這份成就。